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8:19    次浏览
□本报通讯员唐建国在钟家木屋前,82年来,每逢来人会客这家人都会讲述那个载满了82个春秋的红军马鞍的故事。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泥井村,村民钟瑞学祖孙三代一直珍藏着一副马鞍,它是82年前一名在长征中受伤的红军战士临别时赠送给爷爷的。今年4月18日,钟瑞学把经该县文物专家考证、确认为红军马鞍的文物,全部捐给县文物管理所永久保存。这副马鞍长约60厘米,高约40厘米,由5块木料加上铁条固定而成,每侧各有3个铁环,还有套马嘴的铁马套。近日,笔者来到泥井村钟瑞学家,追寻这副珍藏82年的红军马鞍的背后长征故事。10月16日下午,62岁的钟瑞学把老宅又整理了一遍。搬进新房子已经10年了,可钟瑞学还是会每隔几天就到老宅打扫卫生,全家准备随时迎接来访的参观者。因为虽然马鞍已交国库,可是红军长征的故事却依然让外人流连忘返。“犹记当年民拥军,马鞍无语诉深情。”钟瑞学对笔者说,爷爷当年嘱咐过我,爸爸也告诉了我和晚辈们,马鞍是红军留下的,我们要给红军保管好。1931年1月,红七军经过该县横山脚村时,地主毛子肖带领反动武装准备在村北老虎岩伏击。为此,红军果断改变行军路线。一天傍晚,钟瑞学的祖父钟朝美放牛回家,发现村头砖窑里躺着一名虚弱的红军战士,旁边还有一匹白色战马。红军战士向钟朝美宣传:“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,是为穷人打天下的……”听到这话,钟瑞学的奶奶便喊上钟爷爷一起把红军战士搀回了家。钟朝美把红军战士扶回家后,安排他和儿子钟胜平住在同一间房。为了不透露风声,钟朝美不动声色地来到村里郎中家请教,再按郎中讲述的药方上山采草药,熬好后一口口喂给红军战士吃。钟家有7个子女,一大家子平时红薯都难得吃上,钟朝美不顾严寒,下河捉鱼做鱼汤,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生的蛋也是专供给红军战士。在钟朝美一家悉心照顾下,红军战士的身体得到恢复。后来,那位红军战士的战友把他接走了。临走时,这名红军战士把马鞍赠送给钟朝美。此后,钟朝美把马鞍视为“传家宝”珍藏下来。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,得知国家征集红军长征文物后,钟瑞学决定把马鞍捐给县文物管理部门永久保存。“只要大家来参观,我都会给来参观的人说红军住过我家的故事,说我祖父辈照顾红军的故事,说我们家珍藏红军马鞍的故事。”钟瑞学崇拜着自己的祖父辈们,骄傲着这段红色往事。“不能忘记红军对我们祖国打下江山的功劳,我们要传到下一代去。”